葡萄牙人大概是拉丁各民族中保守和恪守傳統的民族。
這些性格特征體現于方方面面。
對人的稱呼一直比較講究。在較為正式的場合,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要稱閣下,至少要在“先生”之后和姓名之前加上官銜、職銜、學銜等頭銜,極少直呼其名,也避免用“你”、“您”這樣的稱謂對談。
文件的書寫更是考究,必須遵循固定的格式,開關與結尾要加寫因人而異的客套話。致身份、地位較高人士的信函,抬頭要用“閣下”一詞,一般人也要用“尊貴的先生”或“尊貴的女士”。如果僅寫“尊敬的”先生或女士,那就會讓人看不順眼,甚或覺得不夠文雅。信封上收信人姓名前也要寫上“尊貴的先生或女士”這樣的稱呼。連葡萄牙人也認為,他們的這種做法是目前歐洲古老、保守的繁文縟節,在這方面,大概唯獨英國人尚可與葡萄牙人相匹敵。
葡萄牙人衣著也比較保守,幾乎天天著西裝、扎領帶、穿皮鞋。即便是炎熱的夏季,只要出席稍微正式一點的場合,也必是一身筆挺的深色西裝;哪怕汗流浹背也在所不惜,決不輕易寬衣。
有些隆重的活動,請柬上注明男士須著燕尾服,那就必須照此要求赴會,否則難免陷于被拒之門外的窘境。
餐桌上的傳統套式和清規戒律更是顯而易見。從桌次、座次的排列到餐具、酒具的擺設、配置,從菜單選擇和酒肴搭配到規范化服務與文明用餐,都要循規蹈矩、照章行事。孩子從小受到薰陶和教育。幾歲的兒童入座時,從不搶先擅自亂坐;用餐時,懂得把餐巾整齊地圍在胸前;使用刀叉時,一招一式讓你挑不出任何破綻;咀嚼食物時,雙唇緊閉,從不會咂巴嘴;也決不會說哪道菜不好吃,不愛吃。恪守傳統也表現在藝術方面。古典藝術如嚴肅音樂、古典歌劇和民間傳統藝術如法多演唱等,仍備受重視和歡迎。在里斯本,不難發現,入夜后,在那些擁有數百年歷史金碧輝煌的古老大劇院內,一對對身著深色禮服的男子和穿著長裙的女伴坐滿其中,全神貫注、溫文爾雅地欣賞演出。外來流行樂的沖擊并未給古典藝術和傳統民間藝術的繁榮造成嚴重威脅,不難想象,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因于傳統的力量和恪守傳統的民族性格。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