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18世紀初只有l000萬人說德語,而說法語的人數達到2000萬。到19世紀初,用德語作為母語的人數已經超過了用法語作為母語的人數。當時,說德語的人數上升到3000萬,而講法語的人卻只有2700萬。 1964年.母語為德語的人數為1億.在世界排名表上位列第六。20年之后.把德語作為母語的人數增加到了1.19億.排名第七。
目前.德語在德國、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是的官方語言,在瑞士和盧森堡是官方語言之一。它還在意大利南蒂羅爾、比利時東部的德語地區和法國阿爾薩斯地區內使用。另外.在這些國家曾經統治的殖民地(例如納米比亞擁有大量的蛻德語的人口)和東歐的一些國家(如克羅地亞、捷克、波蘭、俄羅斯、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等國)仍有少量說德語的少數民族。
據2005年的官方統計,除母語為德語的人口之外.全球還有近1700萬人學習德語。
為了普及德語.德國政府作出很多努力,其中兩個機構起著重大的作用。它們是歌德學院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
歌德學院之名取自聞名于世的德國作家歌德,1932年于歌德逝世100周年成立。歌德學院總部設在慕尼黑。據歌德學院2008/2009年的年刊統計.在德國有13家歌德學院,在全世界91個國家設有135個分部,在中國,歌德學院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和臺北設有分部。歌德學院的宗旨在于“指導外國人學習德語,促進國際文化合作”。學院的具體工作有:促進國外的德語教學.提供教學資料.提供研討會向外國德語教師傳授新的教學法,為德語學習者開辦各種語言培訓班。歌德學院致力于傳播德語和德國文化,所以他們的工作還包括放映德語電影,邀請德語作家到世界各國朗讀作品,排練戲劇,組織音樂會和舉辦各種展覽會等。自1976年起.歌德學院隸屬外交部管轄,算得上是一個半官方的機構,經費有一部分來自聯邦財政部,有自己相對的獨立性。近年來,由于經費問題,歌德學院已經關閉了若干所。
第二個機構是德國學術交流中心。這是德國高等院校共同設立的一個機構,為的是促進德國大學與世界各國大學之間的聯系。通過交換大學生和研究人員,德國和世界各國的大學之問得到學術的交流。
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向外國的大學生、青年研究學者和大學教師發放獎學金.讓他們到德國進行學習和研究。同樣。他們也向同一群體的德國人發放獎學金,讓他們到國外學習。這些獎學金獲得者日后可以再次獲得學術交流中心的資助到德國或其他國家學習和研究。中心還發放書籍雜志介紹國內外的學習和科研的機會,組織和促成德國的大學生和研究人員到國外了解專業的研究情況,同樣也邀請外國的大學生和研究人員作同樣的考察。除此之外,推薦專業教師,主要是研究德國文學、語言和國情的教師到國外的大學任教,傳播德國的文化。
如果談到一種世界通用語,德語難以和英語相提并論,因為將德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本來不多,但是德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在世界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傳播科學知識方面,2000年的官方數據表明,在書籍出版的語言中,德語(12%)僅次于英語(28%)和中文(13%)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德語還因為哲學和科技等領域充滿著吸引力,每年還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到德國讀書,另有學者赴德進修和從事研究工作,這也正是它背后蘊含的文化魅力。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