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教育出現了“精英”熱,把孩子培養成精英,讓孩子進入精英階層成了很多中國家長的夢想。于是孩子們進名牌學校、學英語、學騎馬、學打高爾夫、學社交禮儀等;中國的學校也要搞“精英”體制,好的教學資源流向一些小學、中學和大學,導致一些大城市的學校已經用觸摸屏電腦來教學,而有的鄉村學校卻連像樣的黑板都沒有。媒體也常報道精英們的生活,賺取人們的眼球,刺激人們的神經。在人們眼中,精英意味著財富,意味著高人一等的生活,人們急不可待地推著孩子向精英狂奔而去。而德國社會卻正相反, “精英”這個詞在德國長期以來有些負面的味道。 “去精英化,搞平均主義”是德國教育的主要特征。 為什么德國教育要“去精英化”呢?這是和德國整體的社會制度聯系在一起的。中國的社會結構呈現“金字塔”形狀,數量巨大的弱勢群體以及普通大眾生活在金字塔的下端,而金字塔的頂端是掌握了國家大量財富的少數人;處在金字塔各個階層的人都會很努力地向上一層邁進,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