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一定要守秩序”是一個眾所周知而且經常聽到的格言。實際上,初到德國的游客深有感觸的一點就是她的干凈和整潔。“秩序”是一個滲透德國社會的主題。走進德國人的房間,你會發現它非常干凈,每樣東西都井井有條。技工的維修間或是木匠的工場里,工具和設備都保養良好,擺放整齊。在德國的辦公室里,你會看到大量精心保管的檔案以及名為“文件夾”(Ordner)的專用筆記簿。俗話說“物各有其位,物各在其位”,這話很可能就源于德國。因為,德國人無疑愿意在這一前提下開展工作。 德國人對秩序的渴望還表現在他們總是按計劃如期完成工作。守時是美德,而遲誤則被視作是馬虎或不敬。或許這個國家的鐵路系統是能表現德國人守時的美德了,德國鐵路系統的火車以其準時而出名。有一個大家公認的笑話說你可以根據火車到站和離站的時間來對表。德國擁有世界上好的公共交通系統之一,而它的成功運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德國人的秩序感。這一系統把德國幾乎所有的城市、村莊和小鎮都連接起來。它突出地表現了德國人的高效地組織和協調復雜事情的能力。這個國家的其他基礎設施也和它的交通系統一樣工作效率很高,這也是源自于德國人的秩序感。
德國社會治理得井井有條,一個明顯的影響就是德國汽車狀況良好。就像第2章中那個小故事所講的那樣,德國人對汽車的確是非常用心的,在德國極少見到保養不好或機械狀態不佳的汽車。德國人對自己所有的物品都精心照顧,而汽車是尤為重要的。因為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這比在美國還要明顯。這些汽車能保持良好的機械狀態,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技術監督協會(TUV)。這個機構負責檢查全國有執照的交通工具,并以其檢查人員工作嚴格而出名。一個喇叭不響了,或是轉向燈壞了,或是某個關鍵部位生了銹,都可能使某輛汽車無法通過這嚴格的檢查。技術監督協會中心就像是德國社會的縮影,這些檢查站里秩序井然,十分整潔,燈光明亮;工作人員的制服像醫生的白大褂一樣干凈;管理人員實事求是地快速處理著文書工作;汽車開過一個個檢查點,接受徹底的檢查。我還記得我當時恐懼的感覺,我的車被抬高,一個檢查人員拿著一盞很亮的燈和一把很大的起子走到車下,他專心地尋找任何可能因生銹而導致汽車性能變差的地方,他用起子使勁地戳汽車底盤的每一個地方。幸運的是,所有生銹的地方都用厚重的金屬片焊接固定了,要不然我的車也會像很多汽車一樣被技術監督協會宣布報廢。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