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語在世界上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雖然尚無正式的確切統計,但據估計全世界講葡語的人有2億多,遍布全球各大洲。有人說,就使用語言的人口數量而言,葡語可說是世界五大語言之一。 葡語的傳播主要有兩大推動因素:一是從15世紀上半葉開始的葡萄牙航海大發現及隨之而來的殖民主義擴張;二是葡萄牙人19~20世紀的大移民浪潮。 在發現非洲大陸后,葡萄牙人陸續在所占領的地區移民。隨后又開始大量販賣奴隸。沿海貿易初是在“無語言”的情況下進行。后來,葡萄牙殖民者開始誘惑非洲人并教他們學葡語,讓他們當翻譯。葡語漸漸和當地土著語言混雜而形成的一種“洋涇浜”葡語漸漸流傳開。除了這種直接接觸的渠道,葡萄牙人還通過傳教活動和派教師到非洲開設學校傳授語言等手段推廣葡語。 數百年間,在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幾內亞比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這五個前葡屬殖民地,逐漸形成雙語或多語并存的局面。葡語在五國均為官方語言和書面語言,但在民間口語使用方面,葡語的地位和影響卻因國而異,各不相同。在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廣泛使用“非洲葡語”--融合了當地土著語言但以葡語為基礎的口頭葡萄牙語。在幾內亞比紹,除這種非洲葡語外,還盛行數種土著方言,葡語在這多語共存的局面中,似乎并不占優勢。而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這兩個大的前葡屬殖民地,民間則很少說非洲葡語,而各種當地方言卻廣為流行。 葡萄牙在巴西的擴張使葡語在更大的地域內得到推廣。據認為,葡語在巴西的傳播與在非洲不盡相同。在殖民初期,巴西存在兩大類語言:一是圖皮一瓜拉尼土著印第安人的語言--圖皮語,另一是移植語言,即葡語和隨被販賣奴隸一起來到巴西的非洲土著語言。早期,葡語并未能支配圖皮語。相反,葡萄牙人尤其是傳教士倒是利用圖皮語把西方文明和歐洲風俗習慣慢慢強加于美洲印第安人。土著人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掌握葡萄牙語。 圖皮語在某些方面與印歐語系的語言有類似之處。葡萄牙人在殖民巴西的長期過程中也漸漸接受了圖皮文化,把圖皮語語匯特別是動植物名詞引進葡語中來。非洲葡語和屬班圖語系的非洲語言被引進巴西后,成為影響巴西葡語及其各地方言的重要因素。18世紀,巴西因發現黃金和金剛石礦而迅速繁榮起來。 教授葡語的學校、學院隨之成批涌現,巴西葡語因而得到廣泛傳播和不斷完善。圖皮語和各種混雜的口語日漸式微,“前者僅存于內地鄉野,而后者則只可耳聞于些許老者言談間”。19世紀,里約熱內盧和其他沿海大城市已成為葡語的傳播中心。語言之混亂遂告結束,巴西葡語漸歸統一。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