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無論朝代怎樣變遷,阿拉伯民族總是要同大自然打交道,向大自然索取賴以生存的衣食。雖然時代、地域不同,但具有共同特點的社會自然環境對阿拉伯人的思維方式還是會產生具有共性的影響。所以社會環境對阿拉伯語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阿拉伯民族世代生息繁衍在廣袤的大沙漠之中,對大自然的感受極為深切。把沙漠中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現象作為名字,是阿拉伯民族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共同的審美心理的具體表現。
沙漠里的白天,特別是正午,烈炎當空,酷熱干燥,令人難以承受。阿拉伯人多喜歡在夜晚活動:放牧、出行、夜談聚會。正像在阿拉伯文學作品中難以看到描寫贊美太陽、白天的詩句一樣,阿拉伯人在命名時,也喜歡用“黎明”、“夜”、“月亮”、“星星”、“風”、“雨”、“云”等這類詞的同義詞或別稱來作名字。
直接用熟悉和喜愛的地理名稱作名字,表現出阿拉伯人借物寄情的心理。有趣的是,阿拉伯人用“曠野、荒漠”作女人的名字,不知是否寓意著阿拉伯婦女就像是曠野、荒漠,與外界接觸少,本身具有某種封閉性和神密感。
以上就是“社會環境對阿拉伯語的影響”的講解,小編就給您講到這里了,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參加“南京阿拉伯語學習班”的計劃,請直接點擊右側在線咨詢,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