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和漢語的介詞有許多共同點,這主要表現在詞義上。大體上說,德語的介詞都可以在漢語中找到對應的介詞或對應的表達。不同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德語的介詞多半是純介詞,它們對所支配的名詞有格的要求。漢語的介詞多半是由動詞演變過來的,所以漢語的介詞有人稱為副動詞。德語中只有少量的介詞是由動詞演變過來的,如:betreff來自betreffen,ungeachter來自achten,whärend來自währen等。
2.德語和漢語中有些介詞在外延和內含上相去甚遠,如:“由”、“從”和von,aus有相近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很多。
3.德語中有相當一部分動詞和介詞構成固定的搭配關系。這里的介詞已失去了介詞的本來作用,實際上成為謂語動詞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warten要求的介詞auf,不表示“在……之上”的意思,“auf+第四格名詞”是warten的介詞賓語。這種語言現象在漢語中是沒有的。
4.漢語中的方位詞是名詞,在它的前面再加上名詞就變成方位詞組。方位詞組是名詞詞組,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替介詞詞組的功能,如:在桌子上一桌子上;在屋子里一屋子里;在門外一門外;在屋檐下一屋檐下;在山后一山后;在屋前一屋前;在屋子中間一屋子中間;這種語言現象在德語中也沒有。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