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知道,幾個世紀以來,普通書面德語源于何處。德國人由于對來白宮廷的東西尤為敬重,故而有意將宮廷文書視為楷模,對于宮廷的信函、證書、遺囑之類無不一一仿效。按公文體寫作,也就是按宮廷和政府的文體寫作,這便是城里人使用德語的高雅之處。久而久之,人們作結論、講話也學書面文體了,而且在說話方式、遣詞造句、選用習語甚至在聲調上都變得更為高雅了。說話用一種矯揉造作的宮廷腔,這腔調經久而成自然。 也許,在別的地方沒有出現下列情形:書面文體統御著整個民族的口語、矯情和高雅,并且成為統一語言的基石。我相信,德語的聲調在中世紀,甚至在中世紀以后都是充滿鄉土氣息的,是通俗的;只是在近幾個世紀才變得高雅起來了,尤其是因為人們覺得有必要大量模仿法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的聲調。德國(以及奧地利)貴族對于母語根本 就不滿足。蒙田和拉辛認為,盡管德語學習外族語的聲調,但聽起來仍 然俗不可耐。直到現在,某些意大利游客所說的德語聲調十分粗鄙,土 氣而嘶啞,仿佛這聲音來自烏煙瘴氣的房間和不重禮儀的地方。
現在,我注意到在贊賞宮廷文風的人士中,有一種追求聲調高雅的 熱情在蔓延,德國人開始順應奇怪的“聲調魅力”,若長此以往,可能 會對德國語言構成真正的危害!在歐洲,再也找不到比這更令人厭惡的 聲調了。現在德國人覺得語音中要帶嘲諷、冷漠和粗俗,這樣聽起來才 顯“高雅”,我從年輕的官員、教師、女士和商人的話音里已經聽出追 求“高雅”的美意,連小丫頭也在模仿軍官所操的德語了,因為普魯士 軍官是這種聲調的始作俑者。作為職業軍人,他們無不具備令人欽羨的 簡樸的語言節奏,德國人竟然群起效尤(包括教授和音樂家)!可是,這 些軍官一旦說話和行動,就成了古老歐洲不謙遜、索然無味的人了, 他們對此當然是意識不到的,肯定意識不到!同樣,那些視他們為上流 社會中人并且樂于讓他們“定調子”的優秀德國人當然也是意識不到的 。軍官的確在“定調子”,上士和下級軍官在模仿。請聽聽那些軍事口 令吧,德國各城市到處都有這聲音在咆哮。軍隊在每座城門前操練著, 口令的吼聲是何等傲慢,其感是何等氣沖牛斗,又是何等冷漠呀!
德國人真是一個有音樂素養的民族嗎?毫無疑問,德國人的說話語調 已經軍事化了。口語既然已熟練地軍事化,那么書面語也可能很快會變 成這樣,因為人們對這聲調習慣了,它已深人民族個性中了。與這聲調 相適應的詞匯、習語和思想,人們可以張口即來!
目前,人們的書面語也許在仿效軍官文體。我雖很少拜讀德國人寫 的文章,但有一點我是確信不疑的:已經闖入外國的德國公眾集會并非 受到德國音樂的激勵,而是受到味同嚼蠟的傲慢自大的新腔調的鼓舞。 德國 政治家的講話,以及通過皇家話筒傳達的講話,幾乎全是外國 人不愿聽、甚至極為反感的語調,可德國人卻能忍受——自己忍受自己。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