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會奇怪:在德國這樣的國家,蠟燭怎么會有什么妙用+門呢?是啊,我剛到那里時,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幾乎在每一家商店里都有蠟燭出售,葚至連許多大的百貨公司也會經營利潤微薄的蠟燭生意。按照我原先的想象,西方用蠟燭的莫過于兩個地方:一個是教堂里,另一個是過圣誕節。待至我在德國生活了一段時間,才發現蠟燭在這里的用處可多著呢,也就見怪不怪了。 大家知道,德國也像西方其他國家一樣,咖啡館比較多。辛苦勞累、工作了一天之后,或是趁歡度節假日之余興,邀上知己、朋友,或帶上家人、小孩,上咖啡館里“泡泡”,喝喝提神的、香噴噴的咖啡,談談山海經,交換交換信息,實在是既解乏又愜意的享受。而在這種咖啡館里,即使在白天,也是燭光閃爍,若明若暗,配上室內古樸、暗色的裝飾,坐在里面,頗有幽暗、深邃的“自我感覺”。德國人就是喜歡這種色調、環境、燈光。沒有蠟燭能有這種“意境”嗎?
即使德國人為慶祝某一喜事舉行的酒會、冷餐宴會也喜歡用蠟燭照明。有,一位德籍教師為慶祝他的教授論文獲得通過,舉行了一個酒會。我也應邀參加了,走到該教師包的一家餐館里,只見里面四壁“蠟燭生輝”,幾張桌子上也點著蠟燭,燭光照處,人影晃動,配以輕柔、舒緩的音樂,確能使人產生猶入異境之感。主人告訴我們,在這樣的燭光下,在這樣的環境里,能使人更有知己、親昵的心理感覺。真想不到,蠟燭還能給人帶來這樣的好處!
而對于年輕、活潑、向往光明未來的大學生來說,蠟燭居然也有莫大的吸引力。海德堡大學的大學生經常舉行慶祝活動。像慶祝學期開始和結束,就要在宿舍底層的活動室里舉行舞會。至于到了節日,那就更熱鬧了。這種舞會實際上就是蹈C迪斯科。而給舞會照明的往往也是蠟燭。我曾懷著好奇心去看過兩次這種舞會:活動室里只見擠擠人頭,行走非常困難,真正到了“人滿為患”的地步。許多人汗流浹背,在酷寒隆冬也只穿件單衣,室內一股強烈的蠟燭味,直嗆鼻子,地上廢紙狼藉,甚至到了散場后,還有毛衣之類的衣物被主人遺忘在舞場里。有的德國大學生說,這種舞會用蠟燭照明,能使舞場里顯得悠然而帶點肅穆,昏暗中帶點浪漫,熱烈中帶點深沉。要是在這種舞場里讓奇亮的電燈、日光燈大放光明,就無法帶來這種氣氛了。這話也許是有點道理的。
蠟燭在德國貴不貴?也貴也不貴。小小一包圣誕蠟燭,就是裝飾在圣誕樹上的小蠟燭,二三十根左右,要10多馬克;一支稍大一點的,也要幾馬克。這與我國蠟燭的絕對價格相比,當然顯得貴了。但與每個職工每月的工資收入相比,又顯得便宜多了。到了“大拍賣”季節(每年有冬季和夏季兩次“大拍賣”),有的大百貨商店賤賣積聚的滯銷蠟燭,每公斤只要5馬克。不過,這時“拍賣”的大多是又矮又粗的“肥胖型”蠟燭。
由于受到德國人的感染,許多中國留學生、進修生也在招待德國客人時燃點蠟燭,在歡度自己祖國的節日--國慶節、元旦、春節等時,也用蠟燭照明。似乎蠟燭成了歡樂、節日的“常派使者”。而從我的自我感覺而言,多用了蠟燭,也習慣了那若明若暗的微光,心里也確實有種幽靜的感覺,同在現代化的電燈光下的感覺的確不一樣。或許,德國人之所以如此欣賞蠟燭光,就是為了獲得這種“離世”的感覺吧!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