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翻譯選材也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之一,選擇什么樣的德語材料去翻譯,直接取決于教學目的。例如:選擇法律合同的目的是提供分析語法、客服“翻譯病”;選擇邀請信、廣告的目的是培養(yǎng)功能對等的理念,實踐“工具型”翻譯策略;選擇文學題材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學修辭能力:選擇歷史題材的目的是啟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利用工具書和其他途徑獲取背景知識的能力。總之,選材的原則不是有什么,就用什么,而是需要什么,找什么。翻譯課的老師應該在開學前就對此做周密的計劃,在選材中要隨時審查它是否和教學目的一致,同時要考慮材料相互之間的銜接和遞進關系。在高立希的主張·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出以下需要遵循的選材原則:
1.德語翻譯材料必須適合教學要求,即:對提高學生的雙語能力和翻譯技能有幫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2.德語材料的篇幅適中,不可太長,防止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當然也不能太短,達不到練習目的。文章的長短和練習效果不一定成正比,篇幅的長短以學生運用所獲取的翻譯理論去解決實際翻譯困難、實施翻譯步驟為目的;
3.德語翻譯材料的難度要和學生的外語水平相適應,不可太難,材料的語言、文化程度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時,學生們才可能有信心去翻譯它,并且通過對個別難點的攻克而獲得樂趣;
4.選擇的德語材料應該是實際翻譯中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有教學示范作用的(內容和文體),而不是老師自己杜撰的,因為老師編寫的文章往往照顧到學生的語法詞匯知識水平。 另外要考慮選材語言的天然性,即母語者撰寫的文章,而不是讓學生去翻譯中國人寫的外語文章。
5.原文應該符合所開課的翻譯方向,例如經(jīng)濟方向的翻譯課以商貿(mào)信函合同、廣告等實用文體為主,文學方向的以不同文學體裁的作品為翻譯對象;
6.盡可能提供原始狀態(tài)的素材,例如報紙、傳真,使學生有真正接受翻譯任務的感覺。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把某個公司的委托翻譯作為項目組織學生來完成,有利于消除學生為老師做作業(yè)的想法;
7.翻譯材料的選擇應該循序漸進,由簡到繁,并且和每次課的目的、內容以及總的目標相適應,不能沒有選擇地拿來就用,更不能連自己都沒有認真看過就交給學生去翻譯。翻譯材料的質量直接決定教學效果;
8.翻譯材料的時限性也是選材時應該考慮的問題。應該盡量使用新鮮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學生在翻譯的同時獲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識。老師在選材時必須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當然這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需要他更大的投入。
總之,德語翻譯教學的選材好比是建筑工程中的建材,它是工程建設的基礎和工程順利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老師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以上就是“德語翻譯教學選材的原則"的相關介紹,如果您想了解“德語學習班”的信息,請直接點擊右側在線咨詢,網(wǎng)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