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不愛在家里招待客人是出了名的。人們對法國人待客冷淡的感覺多是基于在巴黎的經歷。在那里,日常和商業生活是如此之繁忙,人們都喜歡一家人自己享受清靜。但是,如果你去到別的地方,你就會發現法國人其實和其他地方的歐洲人一樣熱情好客。 今天,年輕人已不再受他們父母那一代正規標準和義務的約束。
他們邀請親友吃飯時,已變得比較隨意,只是提前幾個小時打個招呼就行了。至于用在招待上的花費要視地點和他們生活的方式而定。
越是靠近鄉下,你就越能感受到人們對你的熱情。有時,你會遇到一些年輕的農民,他們是那么地熱情,甚至令你覺得不好意思。
他們習慣于要么請你吃一頓佳肴美餐,要么一杯水都不給你。當你去看一位法國人,你們也許會談上個把小時,在此期間甚至連杯咖啡或白水都沒有。他這樣做并不是因為小氣,只是根本就沒想到這一點。若遇上悶熱、累人的天氣,那就討厭了。所以,明智之舉就是提前十分鐘便起身告辭,要不就是當你慌慌張張到達時,不妨對主人直說:“我很渴——你能不能給我一杯水?”這會讓他們很不好意思,馬上給你拿出一杯蘇格蘭威士忌。若在別的國家,客人一進門,主人就會端上一杯喝的或一些點心之類的吃的,這樣的禮遇在法國是不可能的——業務來往中情況也是如此。但一些管理人員現在已在效仿美國人的習慣,在辦公室里放上一個酒柜,以招待特殊的客人,法國各省區的居民總的來說要比巴黎人好客,不過在巴黎,情況也有 不同。比如,有這么一對在巴黎工作的英國夫婦,他們和兩個法國公務員成了朋友。他們一起友好地共進午餐,有時,這對夫婦還請這兩個法國人來參加晚會,可在法國人那邊,竟毫無動靜。
直到有一天,他們在同一地方的花園住宅里度夏——在那里,這兩個法國人一頓又一頓地設下盛宴,來招待這對英國夫婦,極盡殷勤和熱情。但一回到巴黎,他們便又拉上了鐵幕。當然這是一種大城市的常見病,并不只是在巴黎才有。
在巴黎的時髦階層仍存在著很強的禮儀傳統。在這里,宴會習慣依然是具倫敦特色的愛德華式:
打印的請帖、晚禮服、戴著白色手套的侍者和上酒菜的僵硬儀規。這里人的想法是,如果要在自己家里舉行晚會,你必須把它搞得盡善盡美,否則干脆就別辦。這就是為什么他們不經常舉行宴會。
事實上,正規的傳統在日漸消失,不過,即使在比較隨便之中,巴黎人仍希望追求完美。在這里,人們習慣地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圈子里,和自己的摯友在一起,他們顯得由衷地坦誠和熱情。除此以外,似乎極少愿意結交圈子以外的新朋友——他們太忙.太累,而且巴黎的生活節奏也太刻板了。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