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法國政府為了在全世界推廣法語,組成了以語言學家古根內姆為首的專門委員會,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于1955年發表了旨在適合外國人學習需要的《基礎法語》,這篇文章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基礎法語中詞匯的產生。 調查人員發現,在高頻率詞當中,表示具體概念的名詞很少,因為這類名詞頻率并不高,但它們在交際中又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彌補這個缺陷,編者采用了“易聯想性”(disponibilit~)概念。
易聯想詞(motsdisponibles)是說話人在確實需要時才使用的詞,換句話說,這些詞是備用的,需要時才使用。這些詞中,有一些表示非常具體的概念:如人體的部位、自然現象、專業活動等。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些“低頻率”(或頻率不穩定)的詞當中,有不少是十分常用的,但在特定的情景下它們才出現,例如jupe,boulanger,6picier,還有fourchette,coude,dent(這三個詞都未在統計頻率表中出現)。
為了尋找“易聯想詞”,人們在巴黎附近若干中學的學生當中,圍繞16個“興趣中心”分別作了調查,為每個“興趣中心”挑出20個常用詞,這樣總共得到320的“易聯想詞”。
調查人員在按照頻率、分布率和易聯想性選出的詞之外,又增加了一些“合理的經驗成分”,后得出了包括1 475個詞的詞匯表,構成級《基礎法語》的詞匯。
關于“基礎法語中詞匯的產生”的講解,小編就給您講到這里了,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參加“南京法語培訓機構”的計劃,趕緊聯系我們吧,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喲。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