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市場經濟不是憑空發展起來的,它是德國人過去的經歷和信念的產物。美國人給予成功的商人很高的社會地位,而且非常尊敬他們。而在德國,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對商業的看法一般不是很好。德國人在考慮某人的商業成就時,首先問到的一個問題是:“那成就是以誰為代價換來的?”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德國人認為所有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某人占有了比他應得的份額更多的資源,其他人就會因此而受苦。德國人很多時候進行討論就是出于這種認為利益有限的觀點,并體現了這一觀點。無疑,它對19世紀德國工會的形成和學生運動的興起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共產主義宣言》的作者是德國人并不是偶然。如果不考慮政治見解的不同,問到德國人的主張時,他們大多會說,在同一個國家里,有的人比如比爾·蓋茨富得令人難以置信,而其他人卻無家可歸,或是健康得不到保障,這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其他的歷史因素也導致德國人對商業產生負面的看法。例如,在19世紀,德國貴族為了防止中產階級政治勢力的擴張,貶低一切通過工商業發展起來的財富和權力。對于那些有左翼傾向的有教養的德國人來說,工業家對納粹的支持和與納粹的合作更是表現了商業的缺陷。這些人指出一個經常被忽視的事實,即批集中營就是用來關押德國的工會領導人、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以及其他被納粹視為敵人的人的。那一時期對外國勞工和德國工人的剝削是歷史的一部分,而今天的德國人正在試圖淡忘這一切。
此外,德國人口密集,開闊的空間和自然資源都很珍貴。人們認為工業是主要的污染源。環境主義者是德國一支強大的社會和政治力量,他們指責的主要對象之一就是工業,特別是核工業。
由于這些原因,德國的商業沒有美國商業那么高的地位和良好的形象。德國工業的成就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人們仍認為公然炫耀這一點是愚蠢而粗俗的。德國經商的男人們不愿意太引人注目,而且他們對自己巨大的成就幾乎是深表歉意。他們遵循德國文化的價值觀,努力樹立一種嚴肅認真、值得尊敬和有社會責任感的形象。中小型的公司尤其是這樣。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