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寄語】大家知道德國第二大洲是什么地方嗎?不知道的話,不妨和小編一起了解下德國第二大州下薩克森: ![]() 下薩克森州是德國面積第二大的州,它分為三大區:威悉山地、哈爾茨山區和以呂內堡草原為中心的北德低地。埃姆斯蘭的沼澤地、北海堤岸后的馬爾施草地和北海淺灘中的東弗里西亞諸島的景色獨具一格。
南北和東西公路與鐵路大走線在下薩克森交叉而過。埃姆斯河與易北河之間的內河運河在北同茵河、易北河和奧得河相連,這樣就形成了西歐和東歐內河航道。
下薩克森州以農業為主,擁有門類眾多的食品工業,奧爾登儳鄉村的火腿和呂內堡草原的蜂蜜聞名遐邇。在該州開采地下資源久有傳統,哈爾茨山的采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早在中世紀,帝國城市戈斯拉爾就因開采銀礦而致富。1775年在克勞斯塔爾建立了一所礦工和冶金工人學校。它后來發展為世界公認的礦山研究院。呂內堡在歷史上的地位歸功于采鹽。下薩克森一個重要的經濟部門是鉀鹽工業。在薩爾茨基特開采的鐵礦儲藏量占歐洲第三位。當地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量大約滿足德國本身需要量的5%。不倫瑞克是德國物理技術所的所在地,該所是檢驗、校定及頒布許可證的高聯邦機構,它還用無線電信號確定準確無誤的中歐時間(MEZ)。
沃爾夫斯基是汽車制造業的樣板,大眾汽車制造廠從這里開始它的勝利進軍,它是該州大的企業,大眾汽車基金會是德國大的非國家性的促進科學的基金會。
全州730萬居民,州受府漢諾威有50萬人。漢諾威是世界著名的博覽會城,在一年一度的工業博覽會以及通訊技術展覽上,總是推出新的技術發展成果,一個未來的大項目是舉辦2000年國際展覽會。
大學城格廷根在政治史和自然科學史上曾起過重大的作用。1837年格廷根大學的一個人稱“格廷根七君子”的教授小組,本著自由精神抗議邦君取消憲法,后來獲釋者的大多數又在1848年以法蘭克福國民議會議員的身份重逢。當時在格廷根工作的還有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1771年~1859年)。
20世紀中,格廷根對核物理的發展曾有過決定性的推動,只需提到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馬克斯·博爾恩(1882年~1970年)和維爾納·海森貝格(1901年~1976年)的名字就夠了。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